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随着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并进入千行百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发生从“局部嵌入”向“全生态赋能”的跃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人工智能如何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7月24日,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上,来自产学研机构的代表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作为联合国创新与创造力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张,2022年以来,全球出现了两波创新浪潮,一是数字技术,二是深度科学。该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援引统计数据指出,近年来约1/3的新增专利申请与数字技术相关,AI相关的产权和专利也增长了800%。“知识产权必须支持创新和创意,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她说,“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主体,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加强对它们的支持。”
站在企业视角,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指出,当今的企业身处智能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其中的“智能化”就是利用AI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AI与其他的技术一样存在能力边界,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它的边界在哪里。陈旭东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说,比较有共性的企业AI应用,主要集中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企业运营、加速研发及稳固核心等方面,每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企业负责人也要构筑相应的组织结构。
全球IPv6论坛创始人兼主席拉提夫·拉蒂德在发言中提及中国在众多新兴技术领域展现出的强大创新力与成本效益,称“中国在部署AI与IPv6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表现甚至超越欧美”。他进一步呼吁,政府与市场资本需要平衡协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让AI真正赋能各行各业,解决全球性挑战,共筑清晰、互联、安全的数字未来。
作为唯一现场发言的高校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介绍了人民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他在发言中提到,中国人民大学将以鲜明的学科特色激发“数字”动能。顺应“人工智能+产业变革”的时代要求,把握“研究突破+战略服务”的发展方向,依托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等一批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在智慧供应链管理、跨文化精准营销、全球风险智能预警等企业出海核心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为推动数字丝路建设提供全方位学科支撑和人才支撑。
此外,《凝聚人工智能共治力量,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发展》和《智联丝路,数启未来——AI驱动数字丝路迈入发展新纪元》两份研究报告,也在本次论坛期间正式发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配配查-配配查官网-线下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